close

有學生問我:
「要如何才能讓設計的東西有sense?」
其實我自認為不是一個很厲害的設計師,
要我去講所謂的「sense」或許有很多的人不能認同,
所以以下觀點就是我個人的經驗跟意見,
若不認同,也無須筆戰~

第一個觀點:
我不了國外的情況,
但我覺得台灣的設計師都有一個很糟糕的習慣
「文人相忌」,
今天不管做的如何的好,
一定要用批判的眼光去挑剔,
當然挑剔是好的,
問題是,如果已經是偏激了,
這種習慣就很爛,
這種情況可以在我們的學校教育得到印證!
那個老師不是把你批評的一文不值,
但是總有好的觀點吧......
這種壞習慣就由以前學校教育傳承到社會上。

第二個觀點:
台灣的設計界「市場導向」,
好的東西還是有,
但是一般的作品(85%),
還是以出錢的老闆喜好來決定設計的導向,
如果這個主事者是有觀念的,
那這個作品就會有一定程度的「設計感」,
反之,做出來的東西就很鳥,
但是好死不死,
大多數的主導著都認為自己很厲害(不然他怎麼當老闆),
這種人一定會說:「我不是科班出身,但我自認我很有sense」,
廢話!那你來做阿~又沒能力,廢話那麼多,
或許他會說我花錢就是要你來做阿,不然我花錢幹嘛,
問題是,既然是交給你所謂的「專業」,
就不要把自己裝成「巷子裡」的人。
這種人連自己要什麼都不知道,
他只知道不挑一下你的缺點,
自己就好像無能......

第三個觀點:
台灣的學校教育對於人文、藝術...等相關的社會科學,
教的太少太少了,
跟國外的設計商品做出來真的差蠻多的。
你會發現,這些東西不管怎麼做,
其實是換湯不換藥。

第四個觀點:
基礎訓練太少!
基本的素描、色彩都不會,
去補習一下或是看一下書,
就覺得可以做這行了。

第五個觀點:
什麼叫「sense」,
有朋友跟我說他天生就很有sense,
沒錯!跟我比起來他對於設計美感真的比我還要好,
但是這種東西不會是天生的,
是周遭的環境、成長的過程所影響的,
什麼叫「天生」,
多一點的邏輯、多一點的觀察力、多一點的反應,
就這些,
也因為這個觀點,所以「sense」,
是可以後天養成的!
多看書,不管是設計、時尚、藝術,
還要多看心理學、邏輯學、哲學甚至是文學,
這樣就會有所幫助!

總結:
在台灣,
老闆(出錢的人)喜歡就好,
以我最近在畫3D(只畫建築內的管線配置示意圖)的例子,
我拿給我的3D老師看,
他說他看不懂這到底要幹嘛?
他覺得這種東西可以做更好,
但是時間上、價格上,
講一句難聽一點的,
我畫那麼好幹嘛,
對方OK就好,
我想我多少為台灣這沈淪的設計界盡了一份心力~
台灣就是喜歡在最短的時間、最少的價格做出最好的東西,
好比你去吃牛肉麵,
跟老闆說:「牛肉多一點、麵多一點、湯多一點,錢少一點」,
哪有可能讓馬不吃草又奢望他跑得快!

P.S:
我已經漸漸的對這個行業沒有多大的興趣,
會繼續做,只不過是賺點生活費,
今天不管你做哪一個行業,從事哪個職位,
一定會有人跟說東說西的,
其實只要自己清楚自己在幹嘛就好,
今天又不偷不搶,
就算是失敗,
有是有所得!!!
這些都是很好的經驗,
對於那些話,挑重點聽聽就好~
其他的讓他如浮雲一般,
淡淡飄過~~~
最後的一句話就是:「藝術的專研,遠比設計的製作有趣也艱難太多太多了...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rayyen 的頭像
    grayyen

    畫家顏乙澄與「顏畫室」部落格

    gray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